周恩来故居

发布时间:2021-06-03 ???? 来源:淮安市民政局 ?


【类别】

纪念地

【简介】

是周恩来总理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记录了总理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雄心壮志,一生投身革命事业,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逐渐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光辉历程。



周恩来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宅院里,并在家乡度过了十二年的童年时光。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他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西方文化教育的启蒙。

周恩来曾祖父周樵水,本居浙江绍兴宝玉桥百岁堂,他生子五人,四子周攀龙是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兄弟先后来到苏北,他本人曾任山阳县令,与他的二哥合买下驸马巷的一处房屋作为居所。

周攀龙有四子,次子贻能,后改名劭纲,字懋臣,即是周恩来的父亲。周恩来生母万氏,是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江浦区)知事万青选的女儿,二十岁嫁给周贻能。万氏开朗直爽,聪明能干,处事果断,对少年周恩来的培养和成长,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周恩来嗣母陈氏,清河县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善书画,好诗文,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文学修养。陈氏是周恩来的小婶母,嫁到周家一年,其夫周簪成去世。出生八个月的周恩来被过继到小叔家作为嗣子。陈氏把周恩来当作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既当慈母,又做良师。在周恩来三四岁时,陈氏对他进行启蒙教育,教他读书写字。五岁左右,教他唐诗宋词,讲《西游记》、《窦娥冤》、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和关天培舍身抗英军等故事。六岁,周恩来进私塾读书。八岁,生母和嗣母相继去世。1910年春,十二岁的周恩来随伯父离开家乡远赴东北求学。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根据全国人民的心愿,经中共中央同意并经江苏省委批准:“周恩来总理故居内部的房屋、道路、内院一律按原状修复”。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周恩来故居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明清时期苏北民居,占地面积1987平方米,分东、西两院和后院,共有房屋32间,建筑与布置均按原状修复,院落内的周恩来诞生房、童年读书房、周家主堂屋、嗣父母住房、乳母住房及厨房、榆树、水井、菜地等原状陈列,再现了周恩来从幼年到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景;开辟的“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周恩来与家乡图片展”、“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图片展”,“邓颖超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图片展”及纪念周恩来名家书画作品展、周恩来墨迹碑廊等基本陈列,展示了周恩来崇高品德、光辉人格和至情至性的凡人情怀,故居门匾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故居东院,右首为周恩来幼年读书的地方,这里有他当年读书时使用的课桌凳。左转进入一院落,有两间正门朝南卧房,外室为主堂屋,内室为周恩来父母卧室,也是周恩来诞生的地方。有嗣母陈氏和乳母蒋江氏的住屋。周恩来出生时,生母万氏因病无奶哺育,请来乳母蒋江氏,周恩来一直亲切地称她为蒋妈妈。

东院内还有菜园、厨房、榆树、菜地、水井等,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小木桶还留在井栏边,井沿的石栏上,有一道道棕绳磨出的痕迹,是从前汲水留下的印记。周恩来在这里最初接触到农业生产,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故居西院,陈列了“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周恩来与家乡图片展”、“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图片展”、“邓颖超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图片展”及“纪念周恩来名家书画作品展”等,展示了周恩来崇高品德、光辉人格和至情至性的凡人情怀。

这些展览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周恩来早年在家乡的生活,12岁以后到辽宁就读,青年时代在南开学习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活动,留学日本从事爱国活动,领导天津五四运动,创办“觉悟社”以及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革命真理等内容。二是周恩来在广东的革命活动,领导上海工人起义,在长征途中,在重庆、在延安、在南京梅园新村的情况,以及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缔造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等内容。三是故乡人民怀念周总理,周恩来对故乡的关怀,他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故乡人民悼念敬爱的总理,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瞻仰故居时的题字纪念等内容。

故居后院,建有“纪念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有原新安旅行团33位同志载下的“童怀周”松树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的日本樱花。

周恩来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