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村

发布时间:2021-06-03 ???? 来源:淮安市民政局 ?


【类别】

村落区片

【简介】

1944年3月5-6日,车桥战役在此打响。共歼日军大队长以下465人(含俘24人)、伪军483人(含俘168人),摧毁碉堡53座,“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此役胜利,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成为苏中敌后战场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车桥镇车桥村,因车桥战役而名声大振。

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弥补苏中、苏北地区兵力不足,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作战。

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遵照中共中央足彩胜负14场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为改善苏中地区的斗争局面,沟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并为整风、整训工作创造比较安定的环境,决定发起以夺取车桥为主要目标的攻势作战。

车桥镇是联系苏中与苏北的枢纽,居于淮安县城(今淮安市淮安区)、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是日军第64师和第65师的接合部,四周筑有大土围子,驻有伪军1个大队600余人,其大土围内东南角小土围由日军40余人驻守。

第1师兼苏中军区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由副师长兼副司令员叶飞指挥,采取攻点打援战法,夺取车桥及其周围地区。以第7团并配属师炮兵大队,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以第1团、第3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州独立团1个营,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今淮安市清江浦区)、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以第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另以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2个营组成预备队;此外,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战役于3月5日凌晨发起。第7团采取远程奔袭手段,利用夜晚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以隐蔽迅猛的动作,从南北两面同时发起突然攻击,仅25分钟就突破土围,攻入镇内。随后在炮兵大队的配合下,以数个战斗小组分散突击,逐个消灭日伪军火力点。战至午后,摧毁碉堡50余个,全歼驻守伪军。接着,分两路向固守小土围的日军发起攻击,攻占暗堡、库房等处。

车桥被攻,附近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出援。由宝应县城东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伪军100余人,进至大施河时,触发地雷并遭第52团等警戒部队阻击,被迫退回。驻淮阴、淮安等地的日军第65师第72旅山泽大队等部,共700余人,分4批乘汽车驰援车桥。其第一批增援日军240余人驶至芦家滩附近时,即遭第1团堵击,并进入预设雷区,伤60余人,阻击部队乘势奋勇出击,又杀伤一部。接着,第1团以正面防御结合侧后突击,又给逐次增援的日军以打击,迫其猬集于韩庄固守。5日晚,第1团等部对韩庄日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其大部歼灭,其残部向西逃窜。其间,日伪军200余人乘夜绕开正面防御阵地,从右翼芦苇荡偷涉迂回,企图继续增援车桥。第1团发觉后予以堵击,歼其一部,其残部窜入小马庄后亦被歼。6日晨,战役胜利结束。7日,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乘隙逃往淮安,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各部乘胜追击,扩张战果。至13日相继攻克泾口、曹甸镇等据点10余处。

此役,共歼日军465人、伪军483人,打通了苏中与苏北、 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成为1944年以前抗战史上,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车桥战役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纵横二百里地区.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联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根据地,打乱了日伪清乡、屯垦计划,实现了苏中形势根本转变,揭开了苏中地区甚至整个华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1976年,淮安县委、县政府在车桥镇的西北面,建起了车桥战役烈士陵园。2014年,为纪念车桥战役胜利70 周年,车桥镇对陵园进行了改造。 2020年9月3日,车桥战役烈士陵园名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现在的车桥战役烈士陵园已成为集纪念先烈、宣传教育、实境课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纪念广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