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蒲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1-06-03 ???? 来源:阜宁县民政局 ?


【类别】

纪念地

【简介】

芦蒲烈士陵园始建于1943年,原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1943年春,粉碎日军对盐阜区第二次大规模“扫荡”以后,为纪念在单港、陈集、八滩等数百次大小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抗日将士,新四军第3师和盐阜地委、行署在江苏省阜宁县芦蒲乡芦蒲村境内的寿安寺旧址建造纪念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光冉冉,八十年前的战火硝烟也俨然历史的车轮驶入今朝。墓碑四周的古树,依旧参天耸立着,透过苍松翠柏间弥散着的轻轻薄雾,彷佛这一切都只是过往云烟。又彷佛再向后人们“叙述”着那段浴血奋战、难忘历史的点点滴滴……在抗日战争时期,盐阜地区被日军大扫荡,新四军第三师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将军率领军队,击破数万日伪军的层层包围,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大“扫荡”,无数抗日将士英勇牺牲,盐阜大地上洒满了烈士的鲜血。盐阜区的人民不能忘怀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永生的阵亡将士们,决定建造纪念塔,将“累累新坟”集中一处。

1943年6月,在刘少奇和陈毅的领导下,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后期称为芦蒲烈士陵园)开始动工,工程人员找不到用来烧砖的窑炉,也没有办法采购建材,只好拆毁了两座庵堂,打算用庵堂的砖头来兴建纪念塔,但砖头仍然不足够。最终,阜宁周边九个县的民众自发筹集砖头,拼凑起来,由此得到足够的建材。参加建塔的义务劳动群众近万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近两千人,连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也踊跃参加了运砖行列。这些群众帮助修塔工人挑水、推土、递砖、和泥,不吃公家一粒粮,所有建塔材料都是群众肩担车推运来的,涟水北极乡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从距敌人半里路的地方将砖、瓦等材料运到工地,他们说:“战士们能流血,我们也就能流汗”。9月份,纪念塔建成,刘少奇和陈毅两位革命首长分别在塔的正面和背面亲笔题词。在纪念塔落成典礼暨追悼大会上,黄克诚师长、张爱萍副师长、盐阜区党政军负责同志、各界人士代表、新四军指战员及当地群众万余人纷纷前往参加。会上,黄克诚师长宣读祭文,现场全体人员肃穆恭听,沉痛悼念烈士。

1947年9月,敌军五十一师一三三旅窜进芦蒲,兽性大发,先是烧毁了陵园内管理人员住的三间茅屋,掘墓开棺毁尸三十具,接着又抓来六、七个群众,强令毁塔。群众于心不忍,推说挖不动,敌人毒打群众后,在废黄河大堆上架起迫击炮,轰毁了纪念塔。

1959年清明节前后,黄克诚夫人唐棣华随团访问阜宁县,骑着借自行车专程来视察纪念塔,发现纪念塔遭到破坏,塔身不完整,景象十分荒凉,于是阜宁方面开始讨论重建纪念塔事宜。7月份,江苏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纪念塔,其后,阜宁县政府又筹集资金,为纪念塔受损的部分进行修缮,在9月底基本竣工。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在纪念塔上的题词被人凿掉,烈士墓群也出现损毁。1983年4月,纪念塔得以修复,四周进行绿化植树。1984年,增建了革命烈士光辉事迹陈列馆,2018年,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将陵园的建筑设施进行提升和改进,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增添了大量的现代建筑艺术,对原陈列馆内增加了光、电、声等设备,使之成为芦蒲烈士陵园,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