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刚】“三老三全”淮安养老服务品牌建设

发布时间:2023-10-24 ???? 来源:淮安市民政局 ?


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省民政厅能够创造“基层民政大家谈”云讲堂,为广大民政干部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今天我就以《“三老三全”淮安养老服务品牌建设》为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应对。

一、“三老三全”提出的背景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龄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总书记在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党中央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指明发展方向,明确具体路径。主要体现了“五个不断提高”,即:国家、省、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养老法制政策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养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养老高质量服务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高。

我市于1996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底,全市户籍老年人口达到120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1.8%。80周岁以上老年人超17万,高龄人口占老年人总人口比例达14%。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淮安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践,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得优秀评价,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的经验做法先后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工作优秀案例,着力构建起养老政策全到位、孝老关爱全方位、敬老氛围全社会的“三老三全”新时代养老服务格局。

二、“三老三全”探索经验

(一)聚焦高位推动,织密养老政策全到位保障网络

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淮安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工作重点任务,统筹谋划、精心安排、高位推进,抓住养老政策保障的“横、纵、深”。

1.明确组织保障“横到边”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养老服务组织保障体系,完善市级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将全市32家市直部门纳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凝聚各方力量完善“十四五”养老服务事业规划和“十四五”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共同为养老服务政策制定和执行保驾护航。

2.明确政策体系“纵到底”

淮安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健全政策规范。疏通“堵点”,在全国率先出台新建住宅区养老用房配套“四同步”文件,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用房配而不建、建而不交等难题。二是健全品牌发展。打造“亮点”,打造“一县区一品牌”,形成“涟宜康养”、“情暖夕阳红”等特色子品牌。三是健全智慧服务。瞄准“焦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以“虚拟养老院”为中心、7个县区为支点的“一张网”,实现智慧服务“一键化、一体化、综合化”。

3.明确会办机制“有深度”

为破解养老工作梗阻,建立会办“三项机制”。一是市级领导会办机制。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有效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验、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老旧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等工作。二是部门协调联办机制。依托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成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机构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等多项工作。三是现场快办机制。2019年以来,召开现场会办会15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0余个。

(二)聚焦核心拉动,擦亮孝老关爱全方位服务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淮安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多个层面强化养老服务核心拉动力,全方位落实孝老关爱。

1.建立孝老关爱政府服务体系

一是立足需求优化供给。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建设160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区(村)覆盖率达100%;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已超过27万人;累计为674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二是立足能力建强队伍。获批3个省级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和1个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实施养老护理人才三年培训计划,出台养老护理员持证补贴和入职补贴激励政策。三是立足民生加大投入。明确养老服务的福彩公益金占比达55%以上,全市每年养老服务财政总投入不低于1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7.66亿元,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4.7亿余元。

2.建立孝老关爱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社会资本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十四五”期间,已争取社会力量计划投资7.8亿元参与14个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二是社会力量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引进银杏树、安康通等近10家国内养老服务知名品牌入驻,连锁化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28个。各级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向养老服务领域倾斜,为充实养老公益服务再加码。三是志愿力量促进养老志愿服务。清江浦区、开发区等县区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成立了100多人的志愿服务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万小时。

3.建立孝老关爱家庭照护体系

探索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公示9家养老机构提供300张“家庭照护床位”专业化服务,试点开展养老“喘息服务”、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四方关爱机制,明确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监护照护责任,社区(村)工作人员、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做到关爱服务老年人无盲区。

(三)聚焦创新引领,强化敬老氛围全社会要素支撑

社会老年友好程度不仅体现在居家环境、小区环境、公共空间环境等“硬件层面”,更需要社会支持、人文关怀、文化营造等软环境。淮安从典型选树、主题宣传、文化认同等多角度,营造全社会敬老氛围。

一是典型选树评出敬老“领头雁”

选树孝亲敬老先进典型,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洪泽“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邓红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先后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院长”等评选,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发挥榜样效应,提升敬老模范社会荣誉感。

二是主题宣传唱响敬老“流行曲”

持续推进“敬老月”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加强社区层面的孝亲敬老文化实践,将其纳入村规民约、社区教育之中,每年修订《淮安市村规民约指导手册》,实现敬老内容纳入率100%。

三是文化认同搭建敬老“连心桥”

注重老年人的社会共情网络塑造,引导社会各界志愿者走近老年人生活、贴近老年人需求,提供精神慰藉,满足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尊重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增进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

三、淮安养老发展的空间差距在哪里

虽然养老服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市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全覆盖的养老服务政策需要完善

我市养老服务扶持、补贴力度不够且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例,原有的市级文件在服务标准、服务人群、服务内容等方面规定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以社区养老发展为例,我市现有的社区养老设施补贴政策为每年补贴5万元,仅够日常水电支出,无法为长期有效运营提供扶持。目前这几项工作都在推进,还需要市政府、市相关部门提供支持。

二是高质量的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机制需要提升

现有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管理人员多为镇街、村社退休人员,工作能力与当下高质量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2022年省市民生实事中,我市新建、改扩建的24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可覆盖2-3个镇街,通过县建县管,公办民营(涟水朱码)、公办国营(金湖塔集)、医养融合(金湖银涂)等方式,提升管理层级,实现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但部分县区在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变革上较为缓慢。

三是高等次的养老服务人才水平需要提高

因缺乏覆盖面广、资金量足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奖励政策,现有养老服务队伍平均年龄较大,提供服务以日常照护为主,康复护理、慢病治疗、精神干预等中高端服务能力较弱,优质养老护理员不愿来、留不住、养不起,在养老市场上,大量独生子女家庭需要高等次的养老服务人才输出,但大量养老护理员通过政府免费培训获得更高能力等级后选择流向苏南、上海等地,因此出现供给端、需求端两头短缺的现象。

四是高水平的养老消费市场需要提振

养老服务基本上依赖政府投入,每年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市场约7000余万,但99.9%来自政府购买,主要群体为高龄(80周岁以上)和低保、特困中的失能老人,一般社会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消费意愿不强,家庭支出大头为固定资产、教育、医疗,留给养老的空间较少,同时由于长期的“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符合社会人情以及老人生活习惯的养老消费模式尚未成熟。

五是全平台的智慧养老服务需要提升

我市一方面需要完善智慧养老平台内容,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整合,一方面需要打通民政、卫健、公安、人社等多部门系统,实现尊老金发放、养老补贴申请、老年优待福利等“一网通办”,为养老服务动态管理、补贴精准发放、数据分析等提供支撑。

四、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谋划构想

一是建设高层次动态完善的政策体系

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我们在老年人关爱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规范养老服务监管等方面加强 创新和更新,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为纲领,以省市工作要求为框架,以我市老年人需求为落脚点,细致谋划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五年的服务政策,在养老服务政策补贴、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老年人关爱等方面进行细化,将有限的政府资金引导扶持作用最大化。

二是建设高品质复合服务的服务阵地

对照《江苏省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规范》,全市100%的城市街道按标准建有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财政部门持续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2022-2024),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配建,2023年全市新增10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30个社区助餐点、85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不断拓展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增强机构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建设高水准统合计算的信息中枢

结合“金民工程”系统的信息同步处理要求,加强市县平台数据对接,将老年人信息和尊老金、殡葬、低保、特困、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数据综合分析,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养老从业人员、护理员培训和比赛、家庭照护床位、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志愿服务发布和响应、补贴资金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统合监管。

四是建设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

落实《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足彩胜负14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一批“对上争取荣誉、对外展示形象、对下示范指导”的高水平养老护理员队伍。通过与人社、财政、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制定养老服务人才激励和养老人才市场培育政策,推进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失智照护、安宁服务、心理支持、照护评估、质量管理等精细化培训机制,完善职业津贴、大赛奖励等职业化收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