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燕】创新养老工作“四化”模式 努力打造具有崇川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

发布时间:2023-10-07 ???? 来源:南通市崇川区民政局 ?


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好,欢迎来到“基层民政大家谈云讲堂”,我是南通市崇川区民政局的陈小燕,今天我要交流的题目是:

创新养老工作“四化”模式

努力打造具有崇川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现有户籍人口74.23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0.73万,占比28%;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3.9万,占老年人口的19%;70独居、80空巢老年人家庭1500 余户,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群体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服务需求逐年增加。近年来,崇川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足彩胜负14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党的领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创制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特别是2023年以来,围绕“努力打造具有崇川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工作目标,创新养老工作“四化”模式,努力推动设施建设“均衡化”、链式养老“专业化”、服务管理“智慧化”、公益助老“品牌化”,推动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优化硬件配套,推动设施建设“均衡化”

坚持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抓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更适老的环境。一是强化公建配套。全面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益性养老服务用房,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步权属登记;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采取政府回购、租赁等形式,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到位。二是强化设施覆盖。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的要求,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广覆盖、成体系、均衡化布局。截止到目前全区16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7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均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区财政每年按照中心15万、站2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保障中心(站)的服务运营。在此基础上,2021年开始,我们着力推进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喘息服务”、康复保健等综合性服务于一体的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截止到目前已经有7个街道建成并对外开放运营,今年年底前将实现所有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三是强化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新增床位5000—1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按照养老机构等级从一级到五级分别给予机构每月每位老人100元—300元的运营补贴。同时政府出资为备案的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险和食品安全险,降低机构运营风险。在全市率先实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投入500余万元,向1928名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失独老年人按月发放200元护理补贴,引导老年人接受机构专业化服务。区内现建有养老机构38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家、民办养老机构33家;护理院22家、普通型养老机构16家;养老床位总数676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302张,占比79%;等级养老机构占比57%,其中五级养老机构2家。各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全省靠前。

二、整合多方资源,推动链式养老“专业化”

通过引入机构专业力量,崇川区将机构、社区、居家服务资源整合,通盘考虑,以机构承接运营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和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切入点,创新打造“机构+社区+居家”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链式养老”工作相继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采访点赞。一是融机构,强链补链。积极引导阳光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大生护理院、上海申丞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承接多个街道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全区现有9家养老机构向居家老人开展延伸服务,服务站点达到140多个;16个街道有14个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由品牌护理院负责运营。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延伸至社区、家庭,为老年人上门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医或助浴等服务,实现机构养老专业化与居家养老亲情化融合。二是融服务,织密网络。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 多万元,街道招募专业服务机构承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运营管理。这些第三方机构具有优质的养老资源和较强的服务能力,为9类3.5万多名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以及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9大类32个子项目的服务。16个街道通过自建或认证方式配建了中央厨房,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助餐送餐服务,打造了“中央厨房+中转配送+社区就餐(居家送餐)”的链式助餐模式。截至目前,全区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实现城乡社区覆盖率100%,惠及20余万老年人,基本形成“中心城区10至15分钟、外围城区15至20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三是融医养,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接,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重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管理、家庭病床服务。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和良性融合,辖区内床位数在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全部内设医务室,100张床位以下均与就近的综合性医院或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同,推动20家养老机构纳入了医保定点单位。北阁护理院和市北护理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入“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单”。

三、坚持技术赋能,推动服务管理“智慧化”

近年来,崇川区不断加快“智慧养老”建设步伐,累计投入费用1500万元,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先后三次升级改造,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濠享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便捷化、智能化、品牌化。一是线上服务方便快捷。开通“871—12345”服务热线,设置坐席16名,依托信息系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服务对象覆盖全区20.7万老年人。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运行,完成居家老年人日间照料、助餐订餐、家政服务、代办代购、应急救援等项目的预约、派单、监管、回访、统计分析系列工作,实现管理服务的即时在线监督和居家养老服务轨迹化管理,同时为特定对象提供生日、法定节假日电话、短信关怀问候。平台平均每年开展呼叫服务30万余次,流转线下服务80万余次,电话短信关怀服务10万余次。二是云端守护实时在线。平台提供24小时应急呼叫响应服务,全区特殊困难老人可通过政府配备的SOS救助设备,实现“一键呼叫”平台应急响应。通过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前端连接智能手环、智能门磁、智能定位、可燃气体监测器等终端设备,围绕健康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呈现及应用服务全过程,为崇川区70周岁以上独居老年人、80周岁以上空巢老年人、精智残疾人、阿尔兹海默症、高龄老人等特定人群提供紧急呼救、轨迹定位、健康管理、远程监测、安全预警等服务。平台服务逐步从生活照料、康复理疗、健康保健等基本服务拓展到紧急救助、居家监测、电子围栏等安全保障服务。三是科技赋能监管精准。2023年,崇川区投入200万元,进一步升级全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以及系统平台三大端口,增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视频监控和为老服务一体机等终端设备,优化可视化大屏功能,构建养老服务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监管新格局,积极打造具有崇川特色的“系统+服务+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此外平台还可实时监控养老机构安全,将全区38家养老机构监控摄像头接入平台,纳入养老平台日常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及时排查机构安全隐患并提供提醒服务。依托养老平台强化对养老机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的日常监管,及时掌握其在日常运营、养老服务、政府资助资金使用、老年人数据统计等方面的情况,发现不当服务及时纠正并提供整改指导意见。

四、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公益助老“品牌化”

崇川区充分发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优势,不断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和动员各类社会力量投入到为老服务中来,打造了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服务品牌。一是培育为老服务组织。发挥民政部门主管社会组织的业务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各类为老服务组织,开展社会组织“百团大建”“千团服务万家”系列活动,全区共培育发展出500 多个为老服务组织,涌现出新城桥街道侨友艺术团、城东街道老来乐老年服务中心、新桥北村社区菊馨社、和平桥街道长青嬷嬷服务队等一大批品牌组织。二是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组织开展“社区公益助力计划”等公益创投活动,引导全区为老服务组织,开展爱心敲门、日常送餐、精神慰藉等服务,惠及各类困难老年人群众30000余人次,使许多独居、空巢、失独老人告别了“在家一盏灯,出门一把锁”,较好融入社会大家庭。《“巾帼挽霞”“小老人”服务“老老人”项目》《联民送温暖—关爱失独老人家庭项目》《“黄手环”认知症干预计划》等一批品牌项目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广受群众好评。三是激发志愿服务活力。结合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出台《志愿者星级评定及嘉许办法》,实行公职人员志愿服务计时制,同时发动社区党员、小区物业工作者等人群广泛参与为老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人员信息库,实现全区为老服务志愿队伍动态管理。试点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制度,推广以“服务”换“服务”,提升助老积极性。此外,崇川区还全面推广实行“养老顾问”制度,实现了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以及机构养老顾问点建设全覆盖,志愿者积极参与养老顾问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

崇川区结合区情实际,在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探索了养老工作“四化”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崇川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通过政策扶持、设施建设、机制创新等措施,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提升,努力为全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足彩胜负14场崇川力量和崇川智慧!

直播间有网友留言

问题1:在刚才您在介绍中提及了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想问一下具体建设情况?

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是具备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喘息服务”、助餐助浴、康复保健、居家上门、紧急救援等各类养老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场所,按照相关要求,面积一般不少于1000平米。建设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是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中心枢纽作用,构建支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身边、家边、周边”的优质养老服务。

去年我区已完成5个街道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将实现街道建设中心全覆盖。

问题2:刚刚您提到崇川区民政局打造的“濠享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哪些功能?

崇川区“濠享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由崇川区民政局于2012年开发建设,先后进行过三次系统升级改造,是崇川区重点民生服务工程。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全力打造管理标准化、资料数据化、操作简单化的养老平台工作模式,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便捷化、智能化、精准化。

主要是帮助我们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信息功能:通过整合相关系统,精准掌握老年人、服务设施、养老机构等各类数据信息,为我们了解需求、制定政策等提供支撑。

二是服务功能:平台设置了呼叫坐席和热线,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居家服务项目的预约、紧急事件的求援呼叫。同时依托智能化设备,为特殊老年人家庭提供远程监控、安全预警等服务。

三是监管功能:一方面通过系统实现居家养老购买服务的全流程监管以及相关单位运营情况的监管;另一方面通过终端设备实现对服务设施、养老机构人员、安全等方面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