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晗】情系“一老一小” 绘就“朝夕美好”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11-15 ???? 来源:扬中市民政局 ?


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好,欢迎来到“基层民政大家谈”云讲堂。我是扬中市民政局 殷晗,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情系“一老一小”

绘就“朝夕美好”新画卷》。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为我们推动“一老一小”事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愿景,作出了战略部署。

近年来,扬中市围绕“一老一小”,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建设施、强服务,全方位、多维度地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让全生命周期的两端得到足彩胜负14场呵护,绘出民生画卷最温暖的底色。

一、用爱温情守护,让夕阳更红

早在1982年,扬中市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新数据表明,扬中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数为8.4万人,占比达30.34%,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扬中市将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到高品质的“老有颐养”,全面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实干实绩实效让老年人安享“幸福夕阳红”。

(一)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化”布局。扬中市将养老服务工作列为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和民生实事项目。制定《扬中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老年人助餐点专项规划》,建立以政府政策文件为主体、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让养老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化”推进。扬中市政府连续7年将“新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完善覆盖市、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镇级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助餐助浴、心理慰藉等综合养老服务的同时,还承担为区域内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示范引领、业务培训、质量监管的功能。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6个,实现全市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养老服务。2022年,扬中市共有13300位老年人享受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6.2%,80周岁以上老人上门服务覆盖率达100%以上,满意率达99%以上。今年10月,扬中市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

(三)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参与。扬中市坚持开放办养老,合作办养老的理念,统筹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关注、支持、参与养老服务。一是深化医养融合,市民政局与市卫健委、医保局、财政局联合下发《足彩胜负14场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病床”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创新服务试点工作。按照就近就便、互惠互利的原则,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72.88%,医养结合规范签约率达100%。二是鼓励多元参与,实施养老服务“互助时间管理(时间银行)”,通过“老青互助”,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目前已建成服务站点46家,吸纳志愿者900余名,开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17000余人次。三是加强金融赋能,市民政局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养老+金融”深度融合新模式,从加大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产品、提升服务体验等方面,加大对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全方位满足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水平“温情化”提升。扬中市聚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坚持把做好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作为养老服务的中心工作。贴心推进适老化改造,连续三年将适老化改造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15.3万元,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33户。暖心推广互助养老,出台《足彩胜负14场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的通知》,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功能,利用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和人员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宣传、养老指导和帮办代办服务。精心探索实践“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新模式,联合市慈善总会,为经济困难、无力入住养老机构的独居、空巢、失独、孤寡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惠及困难老年人近300人。

(五)养老服务模式“智能化”探索。扬中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养老服务精准化、便捷化、高效化。打造“一网统管”的扬中市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通“88512349”24小时养老服务热线,将全市28家养老机构、86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3家老年人助餐点、4家上门服务企业、389名上门服务助老员、312家为老服务加盟商及1.6万名老人信息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时更新。发布“扬中市养老服务地图”,以“线上+线下”形式,汇总全市老年活动中心、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人助餐点等相关信息,让广大老年人及家属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联系并享受到距离最近、最优的养老服务。

(六)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支撑。扬中市强化养老机构能力提升,出台《养老机构积分制管理考评办法》,全面推行常态化“积分制”管理。制定《养老机构经营者从业资格标准》,每季度举办养老院长论坛,促进养老机构负责人之间的横向交流、良性互动。在持续落实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出台入职奖励政策,对在全市范围内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5年的本科、大专及中专院校养老护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岗期间,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的入职奖励。定期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大比武”,切实提高护理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水平。全市每年评选表彰1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积极营造崇尚技能、尊重劳动、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用心点亮希望,让朝阳更艳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扬中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完善保护阵地、不断扩展关爱队伍、科学精准提供服务等方面着力,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用心用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牢“保护伞”,同心同力守护孩子灿烂笑颜。

(一)加强体系建设,打造示范样板

2022年10月,扬中市被江苏省民政厅确定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试点地区,我们试点先行,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聚力打造“护童方舟”协同关爱服务品牌,持续完善“1+2+6+N”岛城特色儿童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六大保护”有机融合的关爱保护新格局,以暖心务实的工作举措托起江洲儿童稳稳的幸福。

“1个机制”深化部门联动。以构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试点为契机,筑牢市—镇—村三级保护网络,强化纵向沟通和横向协同,推动全市大未保工作走深走实。

“2个中心”双向融合赋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组建团队,畅通“12345”热线、“88322345”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热线,结合实际开展线下个案处置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通过构建“五位一体”联动体系,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6个站点”聚力精准关爱。扬中市6个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覆盖率和年运营率均达100%,落实“四色管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精准提供服务,并结合各辖区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一站一品牌”。

“N所基地”丰富服务内涵。编制“两册一图”,将20个基地、10个项目和30个课程编进《儿童服务手册》《儿童成长手册》和“苏童成长”基地打卡地图,增加践习活动的便利性和趣味性,引导足彩胜负14场的未成年人参与。

(二)加强保障力度,构建保护网络

统筹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优化保障体系,助力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优质环境。

1.加强组织保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我市儿童“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全面强化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个案会商、联合调研、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成员单位齐抓共管、聚力联动优势,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家庭履责、社会参与的儿童福利工作机制。

2.夯实阵地保障。建成运营6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镇江市率先实现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打造“一地区一特色一品牌”。新坝镇以“麦苗成长社”项目,针对留守、困境儿童的真实需求,开发相应的公益项目。油坊镇与“壹基金”儿童工作站联合打造“幼教+科普”分龄分段服务品牌。八桥镇用好模拟法庭,在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上开辟一条新路径。西来桥镇用好地区“糏文化”优势资源,引导未成年人开展“糏”文化制作工艺的学习和交流,助力未成年人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三茅街道打造“喘息服务”品牌,为病残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计划,在喘息服务开放日提供日间照料,并为他们的家庭提供康复指导。兴隆街道聚力开展“彩虹行动”,以“四色管理”评估结果和儿童需求为导向,做精个案服务,让“缤纷世界·你我‘童’行”服务品牌更有温度。

3.强化制度保障。扬中市《进一步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的出台,细化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的条件和标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实现自然增长,常态化通过探视巡访、信息比对,对困境儿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在教育资助和医疗救助等方面实现精准帮扶和无缝衔接。

(三)加强融合赋能,凝聚关爱合力

坚持家庭保护为本,学校保护为基,社会保护为重,网络保护为辅,政府保护为要,司法保护为纲,通过“试点借力+多方合力”,激活未成年人保护“新引擎”。

一是司法保护展现新作为。出台全省首个未成年人监护监督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意见,推动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国家监护落地落细,开启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全新起点。市检察院“知心姐姐”团队连续28年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法治帮教,4100余名未成年人通过警示教育与模拟法庭角色体验,启发了法治思维,增强了法治意识。

二是政府保护迈上新台阶。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常态化开展“大起底+四色管理”行动,全市12名留守儿童、472名困境儿童实现动态监测和关爱服务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生活、医疗、教育救助保障资金超400万元。聚焦基层未保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对未保业务培训的对象和内容范围提质扩面,从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到部门、学校及专业青少年服务类社会组织、社工机构,从儿童福利政策解读到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凝聚部门合力,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未保工作质效。

三是家庭保护打造新载体。以项目化形式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好爸爸课堂”“向阳花亲子议事会”等系列活动22场,“亲子研学公益行”活动31场,“科学家教”进家庭宣讲14场,让科学家教理念深入千家万户。

四是学校保护开辟新路径。聚焦“家校共建”,组织线上家长读书交流和线下家长学校授课,连续开展5期“相约星期六”家长公益课堂,通过“润心赋能,携手成长”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举办讲座100余场,超5.8万人次参与。

五是网络保护营造新风尚。推进“护苗?绿书签”行动,打造2所护苗工作站,组建护苗宣讲员队伍,开展“清朗”“净网”专项行动,累计查处、约谈违规发布有害信息网站3家,清理不实有害信息4500条、账号58个,持续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六是社会保护书写新篇章。探索“公益载体+特色课程”模式,“爱心暑托班”“乐学扬博”“田野少年”等项目解锁未成年人课外实践新体验。“社会妈妈”爱心助学行动和“雏鹰圆梦行动”,为营造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每周三去哪儿”项目,助力特教中心110余名残疾儿童实现自我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被呵护的温暖。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扬中市将持续探索、创新“一老一小”服务模式,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让老人享受更健康、更幸福的晚年,让少年儿童拥有更安全、更幸福的童年,绘就出“朝夕美好”的幸福家庭画卷。

直播间有网友留言提问,下面我来解答一下:

问:请问扬中市在老年人助餐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效?

感谢网友的提问。老年人助餐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模块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是老年人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切的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市统筹考虑老年人口密度、助餐需求和服务半径等因素,统筹规划和布局老年人助餐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规划。

深度调研需求情况,结合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实际,对城乡助餐点统筹布局规划,在镇江地区率先出台《扬中市老年人助餐点布局规划(2020-2030年)》,结合老年人口分布情况、服务需求等进一步明确助餐点的规划布局,合理设置助餐点,引导养老服务投资流向。规划助餐加工模式,一种是由综合型助餐点直接就近服务周边老年人,目前全市大部分助餐点都采用这种模式;另一种是以镇域范围为单位建立“中央厨房+单一性助餐点”模式,全镇范围内建立1家大型助餐点——中央厨房,由中央厨房制作餐食分发到辖区内各单一型助餐点,再送餐到老年人,整合了资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共规划示范型、综合型和单一型三种老年人助餐点76家,其中示范型7处,综合型36处,单一型43处。

二是落实完善助餐体系制度。

提请市政府下发《足彩胜负14场进一步规范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的通知》,持续规范助餐服务操作流程,加大补贴力度。一是建设补贴,对每个示范型助餐点给予10万元、综合型助餐点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二是运营补贴,对普通社会老人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分别给予1元/餐、1.5元/餐的补贴;对日均助餐人次(含集中堂食和送餐上门服务)11-30人次补贴2万元/年,31-50人次补贴3万元/年,51-300人次补贴4万元/年,301人次及以上补贴6万元/年。三是特殊困难老年人补贴,60周岁及以上低保老人、失独老人每周可享受1次免费就餐。

三是助餐服务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扬中市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建设助餐点设施,发放建设补贴约180万元,运营补贴82万元,助餐十万余次,日均助餐近千人,惠及老人2万余名。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