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凝心聚力 仪路童行 开创仪征未成年人保护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3-11-03 ???? 来源:仪征市民政局 ?


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好!我是仪征市民政局的方明,很高兴来到“第三期基层民政大家谈”的云讲堂,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凝心聚力,仪路童行,开创仪征未成年人保护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成长的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加强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切实保障和维护未成年人,特别是困境儿童合法权益,是我们民政部门应尽职责。近年来,仪征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足彩胜负14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部署,立足本职、整合资源、强化保障、优化服务,积极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落实困境儿童精准保障要求,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机制,实施困境留守儿童“类别化+差异化”精准服务,打造“仪路童行”未保特色品牌,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下面,我就仪征市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介绍。

第一个方面:健全组织体系网,画出保护“同心圆”

首先是强化未保组织领导。在原有以分管副市长担任未保领导小组组长基础上,调整为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宣传部、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等3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研究部署未保重大事项和重点任务。镇级层面按照市级未保领导小组配置相应成立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和儿童关爱之家管理委员会,充实加强未保工作力量,强化对辖区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推动指导。村(社区)层面成立妇女和儿童工作委员会,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负责人,负责辖区内未成年人救助帮扶、关爱服务等工作,打通未保工作“最后一米”。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未保组织体系全覆盖。

其次是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写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平安建设考核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编制《仪征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25)》,出台《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见》,明确未保工作方向和重点工作任务。出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文件,压紧压实成员单位责任。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应急联动响应工作机制》《仪征市未成年人个案会商制度》等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协同运行机制,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网。制订《仪征市创建全国未保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和《构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试点工作方案》,推进“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省级试点工作,以创促建,推动全市未保工作稳步、有序、高质量发展。

三是夯实基层服务基础。推动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中心、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中心、儿童康复中心等未保阵地建设。构建“一站多家N基地”(即一个未保站,多个儿童关爱之家,N个苏童践习基地)基层未保阵地新体系,推进镇、村两级未保站(关爱之家)建设,创成省级示范未保站7个,实现镇级未保站(关爱之家)、村(社区)儿童关爱之家全覆盖。出台未保站(关爱之家)建设运营标准和星级评定办法,推动未保阵地实体化运行。成立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部门等16名同志组成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督查专员。全市10个镇、园区均配备儿童督导员,181个村(社区)均配备儿童主任。围绕“六大保护”、强制报告、儿童社工实务,分层分级开展儿童工作者业务培训。落实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入职培训要求,每年至少轮训1次,每次培训儿童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不少于50%。积极组织参加儿童工作者技能竞赛,先后获扬州市儿童工作者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第二个方面:铸牢保障体系网,建起成长“暖心屋”。

一是优化困境儿童主动发现“双排查”机制。落实“大数据+铁脚板”双排查机制,提高困境儿童精准发现率,实现应保尽保、应保即保、应退尽退。将线下排查与线上排查相结合。在村(居)儿童主任、网格员常态化做好困境儿童入户排查的基础上,开发仪征智慧未保系统,将教育、卫健、医保、残联、妇联、团委等未保成员单位信息在平台共享,通过大数据比对,实时推送镇、园区进行线下核查,2023年共累计排查信息6227条,确认61条,新增困境儿童43人,调整退出困境儿童18人。将个人情况排查与家庭情况排查相结合。规范困境儿童精准排查表单设置,推动困境儿童排查工作标准化。既排查困境儿童自身信息,也同步排查儿童家庭环境信息,全面掌握困境儿童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关系状况,绘制清晰完整的家庭关系结构图。将主动排查与强制报告相结合。建立未成年人风险隐患强制报告机制,出台强制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强制报告培训,提高强制报告人主动报告意识;与相关单位签订强制报告责任承诺书,压紧压实强制报告责任。今年以来,共接到报告个案11个,由于报告及时,相关遇困儿童都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二是建立困境需求分析研判“双评估”机制。对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的儿童,全部开展风险、需求双评估,为后续开展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评估系统化。将困境儿童风险、需求评估纳入镇、园区未保站工作内容,制订出台困境儿童风险评估、需求评估工作指南,编制标准化的困境儿童风险评估表和需求评估表,细化评估工作要求,规范评估操作实施。二是评估专业化。明确评估工作由各镇、园区未保站牵头专业社工机构实施,安排专业社工逐一入户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科学编制评估分析报告,对困境儿童进行四色分类和需求分类,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案服务、小组服务方案。市未保中心会同社工总站,对各镇、园区开展入户评估和分析研判提供专业支撑,确保评估工作质量。三是评估常态化。要求每年对全市所有困境儿童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动态更新困境儿童风险、需求信息,及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针对问题和需求开展精准服务。新增困境儿童在一个月内完成两项评估,及时跟进提供专业服务。确保一个不少、一个不漏。

三是完善困境儿童救助帮扶“双保障”机制。落实困境儿童“物质+服务”保障要求,在做好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逐年提高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重点在优化困境儿童服务上下功夫,为困境儿童提供“类别化+差异化”服务。一是“一人一策”定方案。根据评估情况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2023年共为76名困境儿童制订个性化个案服务方案,为55名困境儿童制订小组服务方案,涉及情绪支持小组、安全教育小组、童伴成长小组等7个小组服务项目。二是“一人一档”化困境。编制儿童社会工作操作手册,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每个接受服务困境儿童建立服务档案,从接案、介入到结案全程留痕。累计开展个案服务252次,小组服务35次。三是“分类服务”促成长。策划实施“童心向党”、“益护青苗”、“童享未来”、“暖心救助”四个专业服务项目,累计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人身安全小课堂”、“身心健康小课堂”、“亲子关系成长营”、暑托班等系列关爱成长活动103场次,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第三个方面:健全阵地体系网,搭起欢乐“童之家”。

一是打造市级一体化未保救助中心。成立仪征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配置主任1人,专职救助工作人员4人,专职儿童社会工作者2人。强化中心阵地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升级打造市未成年人综合救助保护中心,设置救助服务区和拓展服务区两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救助服务区整合民政、妇联、教育、检察、司法、心理协会等单位资源,为求助未成年人提供一体化综合救助服务。拓展服务区依托仪征市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为困境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为儿童社会组织、儿童工作者提供增能服务。2023年,依法对6名流浪救助未成年人和2名困境未成年人提供临时救助和监护服务。强化部门联动协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协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合力,共同参与个案会商处置和困境儿童帮扶救助15人次。开发智慧未保系统,主动与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残联、医保等单位对接,定期共享儿童相关数据,联动开展救助帮扶、法律支持、家庭教育等关爱服务。依托仪征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设立未保热线电话,向全市提供儿童救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咨询、儿童生活困难求助受理、儿童心理问题疏导和情绪抚慰等服务,安排专人负责热线转办事务,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二是实现“三站融合”模式镇级未保站全覆盖。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与社会工作服务站、志愿服务站融合打造,集合社工专业力量和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助力基层未保工作体系化发展。一是推进阵地融合。在实现全市镇级社工站、志愿服务站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基层民政资源力量整合,出台《仪征市镇(园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三站融合”思路和“功能齐全、专业运营”要求,推进镇(园区)未保站建设,今年10月已实现镇级未保站“三站融合”模式全覆盖。二是推进人员融合。规范未保站、社工站、志愿服务站人员设置,明确“三站”站长全部由乡镇民政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三站”管理运营工作,配置专职儿童社工,承担未保站日常工作,在未保工作任务较多时,由站长对“三站”人员进行统一调度使用,对于建成省示范未保站的乡镇增加专职儿童社工配置。三是推进运营融合。发挥社工站专业作用,编制儿童社会工作操作手册,明确工作理念、操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提高未保工作专业化水平。策划实施“仪路童行”仪征未保品牌项目,编制项目操作手册,将“仪路童行”未保项目纳入社工站“五朵金花”品牌项目统筹推进。发挥志愿服务参与协助作用,每个镇、园区组建一支“三站”专属志愿队伍,同时培育、链接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社工+义工”联动工作机制。四是推进资源融合。强化经费集中保障,统一由一家专业社工机构与镇、园区签订“三站”运营协议,乡镇按季度向承接机构拨付运营经费,市级根据运营评估结果给予项目奖补。鼓励镇级未保站承接镇级儿童关爱之家和村级示范儿童之家运营,扩大运营规模。以“三站”为平台,建立服务资源清单,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参与困境留守儿童救助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多重关爱服务。

三是构建“苏童成长”协同践习关爱体系。探索实践苏童成长践习“四化”模式,整合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同心共织践习“关爱网”。累计组织“苏童成长”践习活动316次,受益儿童11000多人,其中困境留守儿童300多人。一是践习组织体系化。出台《仪征市构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试点工作方案》、《仪征市“苏童成长”践习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仪征市“苏童成长”践习活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9个制度文件,明确苏童成长践习的工作模式、运营机制和实施要求,为践习活动开展提供制度遵循。由市未保中心具体承担“苏童成长”践习活动的日常推进、协调和监管工作,会同第三方社工机构对践习活动实施综合评价。开发苏童成长践习信息系统,将践习活动从计划申报、活动开展、活动评价等数据全程纳入信息平台管理。设立苏童成长践习专项资金,对践习活动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践习基地多元化。落实“1+3N”(即搭建1个运营平台,遴选N个践习基地,开发N个践习项目,引进N个社会组织)工作要求,广泛动员政府、社会力量为儿童践习提供优质资源保障。将苏童成长践习基地划分为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劳动实践、角色体验、技能培养五类,经过广泛动员、严格筛选,首批共遴选出32家践习基地,其中思想教育类12家、科普教育类8家、角色体验类6家、劳动实践类4家、技能培养类2家。开发践习项目库,各践习基地紧扣践习主题,结合自身资源和未成年人成长需求,按照参观类、体验类、课程类三个类别,累计开发践习活动项目和课程42个。所有践习基地均配备专业讲解员和服务人员,编制标准化项目讲解词、活动计划书、授课课件等践习辅助材料。三是践习活动规范化。精心设计践习活动流程,规范践习活动组织和服务,确保践习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明确组织方在践习活动中的职责使命,做好活动计划编排、协议签订和活动组织等工作;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动员全市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儿童践习服务,提高活动组织度和满意度。践习项目模拟无人机驾驶员操作实训、“我是图书管理员”等项目受到广大未成年人好评。四是践习评价社会化。构建践习活动评价机制,吸纳多元主体参与践习成效评价。出台《仪征市“苏童成长”践习基地建设运营标准和星级评定办法》,从基地条件、践习活动、组织保障、安全管理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突出践习活动质量和成效评价。将践习活动满意度调查嵌入践习活动环节;以未保中心为牵头主体,组织学校、乡镇、部门等活动组织方,社会组织等服务承接方,学生儿童等活动参与方,对践习活动服务和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别授予一、二、三星践习基地称号,对连续两年获得三星级的践习基地授予示范性践习基地称号。

第四个方面:织密关爱体系网,架起幸福“连心桥”。

一是强化未保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氛围。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未保办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市各镇(园区)、各相关单位在交通场站、文化广场、商超、景点等公共场所,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悬挂未保宣传标语。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全市未成年人十岁成长仪式示范活动,策划实施“强国复兴有我”“梦想与担当”“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6.1”未保主题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和“心向阳光,健康成长”第三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增强全市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热情,营造出全民参与保护未成年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方式。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编制仪征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秀案例集,加强对典型案例宣传,充分利用保护未成年人的正反案例,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融媒体、自媒体、公众号等及时发布推进未保工作建设、创建未保工作品牌的动态和经验,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发动足彩胜负14场的爱心志愿者、企业单位等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未保宣传活动中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品牌建设,凝聚未保工作向心力。一方面培树特色品牌。打造“仪路童行”未保工作品牌,按照项目化、专业化、标准化要求,紧贴未成年人需求,策划实施“仪路童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充分展示仪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根据各未保成员单位部门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聚焦当前未成年人保护热点、难点问题,发布实施2023年“仪路童行”未成年人保护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消除未成年人成长困境,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满足未成年人成长需求,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检查。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市综合目标考核,推动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市未保办职能作用,落实未保成员单位会议制度和联合调研、情况通报、专题研究、督查督办、个案会商等工作制度,研究推进未保相关工作。市未保办牵头,检察、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组成5个未保督查小组,定期对全市未保工作、“仪路童行”未保项目实施等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推动未保工作落地落实。

三是推动多方参与,培育未保工作新力量。充分发挥“五社联动”和爱心单位、爱心人士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一方面推动社会参与。统筹整合全市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法官检察官等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分类组建家庭教育、司法援助、心理疏导等儿童关爱服务队伍,为有需求的儿童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法律咨询援助、心理咨询疏导、社会融合等专业服务。建立“1+N”(即困境留守儿童+村干部+志愿者+老师+爱心妈妈+爱心企业等)关爱帮扶机制,每月定期上门探访,提供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兜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会同团市委、妇联、教育局,招募600名青年志愿者,开设14个爱心暑托班,受益儿童800多名。另一方面汇集慈善力量。培育整合慈善力量,在政府救助基础上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足彩胜负14场关爱帮扶。设立500万元扬子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100万元向日葵未成年人救助关爱基金,2023年累计投入关爱救助慈善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困境儿童助医、助学、助困帮扶。链接仪征市心理协会、仪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仪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为儿童提供临时看护、学业辅导、暑期照料、动手体验等关爱服务。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保护有了更高的期待。仪征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携手各方把未成年人保护这项“朝阳事业”做得更好。

我看到直播间有网友提问,下面我来回答一下

问题一:未保站建设后,运营成效有那些?

回答:仪征市按照未保站与社工站、志愿服务站“三站融合”建设模式打造,主要成效有:一是整合了基层民政力量,促进了基层民政资源集聚,有利于基层民政服务一体化发展。二是强化了专业支撑,发挥了社会工作对未保工作的专业支持作用,有利于基层未保工作专业化发展。三是增进了工作协同,促进了未保站与社工站、志愿服务站运行融合、机制整合、资源共享,有利于基层未保工作体系化发展。

问题二:“苏童成长”协同关爱试点工作成效有那些?

回答:自去年入选江苏省构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首批试点县市以来,仪征市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整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践习基地五方力量,同心共织践习“关爱网”,在推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增进了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同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力量进一步加强,意识进一步提升。二是扩大了未保活动阵地范围,最大限度的发挥“苏童实践”基地作用,未成年人的课外生活不断丰富,素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三是未保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试点工作,增强了未保组织领导,实现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有利于未保工作体系化发展。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