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立峰】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发布时间:2023-09-01 ???? 来源:无锡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


点击播放视频

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民生工作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过去有饭吃、有学上、有房住是基本需求,现在,伴随着收入的稳步提升,优质的教育资源、高端的医疗服务、完善的居住条件、优美的生活环境,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适应这些新变化,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立足实际,实事求是,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是继2020年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2021年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后,我们党对社会民生领域的最新战略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多措并举促进民生保障领域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就无锡经开区在民生保障方面所作的探索,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所感所悟,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无锡经开区民生保障领域的基本情况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22年以来,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整个经开区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

(一)从政策支撑来看。我们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要求,健全政策保障体系,率先出台《无锡经济开发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无锡经济开发区因病致困家庭深度救助实施意见》以及《足彩胜负14场扩大医疗补助“直通车”保障对象的通知》《无锡经济开发区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工单审核办法》等一系列兜底保障政策,建立分层分类保障体系,健全梯次救助制度。今年以来,实现综合帮扶4.2万人,同比增加6%。支出各类民生资金1.7亿元,同比增加19%。其中,发放低保金542.3万元、特困供养金53.9万元、困境儿童生活和营养补贴137.48万元、疫情临时生活补贴107.1万元,有效保障了各类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二)从民生项目来看。2022年,我们经开区10大类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在住房、道路、教育、养老等4个群众感受度较高的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效。对标社会事业领域4个市级项目、6个区级项目的目标任务,完成和韵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困难群体精准保障体系建设,华庄街道关爱之家、社区公益创投项目、适老化改造、无障碍改造等4个项目高标准建成,完成困难群众保障提升,“低保边缘”家庭、困境儿童纳入医疗补助“直通车”范围。今年上半年,我们社事局牵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11个,全市首创医疗补助“直通车”制度,为辖区低保、低保边缘、困境儿童等人群的医疗门诊费每人每年累计补助限额由原来的600元提高到1500元,住院自费部分补助次数从1次增加到4次,其他民政领域项目均超时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从重点领域来看。推出“经夕延年”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品牌,健全“区域性助餐中心+社区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服务体系及婴幼儿照护与学前教育保障体系,提高“养老育小”服务水平。研究出台了《无锡经济开发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结合地区实际,对经济困难、高龄、重度失能等不同类别的老年人给予每天一餐2—10元的助餐补贴,形成了“区域性助餐中心+社区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服务体系。推进婴幼儿照护工作,加强托育机构监督、指导工作,为婴幼儿安全和健康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共有托育机构17家,可提供托位1490个,每千人托位数4.5个,规范开展托育机构备案工作,12家机构按规定要求完成备案工作。

(四)从监督检查来看。落实“第三方”入户动态监测机制,街道层面委托第三方机构每月到困难群众家中,进行入户探访、收支核实,及时掌握困难动态变化情况;区级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再监管”,按比例进行抽查,形成两级预警、主动发现、及时干预、精准救助和综合帮扶的新型监管模式,群众感受度明显提升。依托省、市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对申请社会救助对象的银行存款、证券股票、车辆购置、社保等进行精准甄别,做到“申请必比对”,有效杜绝“关系保、人情保、错保”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三级审批”、“两榜公示”等制度,规范“一报、二查、三访、四公开”办理机制,定期进行资格复核,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下沉督导、及时回应,民生领域信访案件同比下降50%。

二、有关思考和应对举措

目前,虽然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一些进展和成效。但是,对照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现实需求,仍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队伍力量有待加强。我们经开区保障人群共有42100人,其中,特殊人群40146人,特困人群1291人,低保人群539人、低保边缘人群124人,对照七普人口32.21万的底数,占到13%,需要保障的人群体量较大。社会事业条线政策数量多、政策专业性强,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条线工作人员队伍力量偏弱,业务政策培训有待加强。

二是政策保障有待加强。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梯次救助政策,建立了分层分类保障体系等,但在困难群体托底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底线民生”“基本民生”体制机制建立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是养老服务有待加强。全区7家民营机构共有床位2829张,但面对老龄化趋势加快、现有3.4万老年人口的实际,我们面临的养老服务结构性矛盾压力较大,市场化参与程度不强,涉老资源整合利用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推进新时代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发展思路,围绕打造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引领区、新发展理念全域实践区,高度关注前期疫情影响下的民生之困,不断提升工作颗粒度精准度,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结合经开区实际,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一个目标”、遵循“两个导向”、做到“三个坚持”。“一个目标”既要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又要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日常生活、工作就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个导向”即把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贯穿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全过程,既要以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靶向,坚持缺什么就补什么、哪里薄弱就补哪里的原则,做到精确制导、有的放矢,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又要以最终的结果为标准,把群众的感受度、满意度作为评判民生工作、检验民生成果的“第一标尺”和重要依据,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变成解决问题、赢得民心的过程。“三个坚持”:一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并行。立足当前就是要全面查找和解决民生短板问题,从能做的做起、从能补的补起,集中力量攻坚突破;着眼长远要前瞻性地考虑全局发展、区域规划、群众需求、服务人口及辐射半径等方面因素,科学系统谋划社会事业工作,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区发展大局中去部署推进。二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并重。尽力而为,就是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上全力以赴、不遗余力,把各项政策支持到位、工作推进到位、资金投入到位、项目落实到位,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量力而行就是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现实条件和承受能力,科学制定符合民政领域的工作目标、实施举措,确保惠民生、办实事既顺应民心民意,也符合现实需求。三要坚持政府有为与市场参与并举。政府要扛起主体责任,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比如在“一老一小”“医养结合”等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去更好的优化提升,促进民生事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三、深度剖析民生保障领域的“经开方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足彩胜负14场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深刻领会精神,以党的二十大指导民生工作各方面全领域,推动更高水平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凝聚合力,构建“大民生”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时代的民生工作,是一项发展的系统工程,应把民生工作当作一个整体来抓,构建“大民生”服务格局,着力做好“聚力富民”“化解民忧”“聚焦民享”等文章,推动“大民生”全过程全领域惠及百姓群众。聚力帮扶。“智能+预警”主动救。与市医保局数据实现实时无缝对接,设定系统预警线,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重度残疾等困难群体发生的大额医疗支出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由社区工作人员对预警信息进行上门核实,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进一步提高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需求+资源”定制救。以社会救助入户调查工作为基础,客观评估困难家庭实际需求,逐步完善困难家庭一户一档,建立困难对象需求数据库。将社会救助资源、服务与困难对象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匹配和对接,进一步满足困难家庭在物质帮扶以外的生活、教育、医疗、心理等服务需求。化解民忧。以项目创新促进民生焕新,加快推进优化完善医养结合工作制度,做好各类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工作,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成效回应民生关切。要完善并落实《“一老一小”帮扶政策实施方案》《无锡经济开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构建养老“服务圈”,积极与头部养老机构合作,加大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培养,推动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覆盖所有社区;要推进普惠托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增加0—3岁婴幼儿照护与学前教育保障体系,提高“养老育小”服务水平。要健全完善分层分类保障体系,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及时、更有温度的帮扶救助。聚焦民享。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加速推进各级各类民生项目建设、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的实施意见以及“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方案等政策研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践行执政为民要求,高水平筹划民生实事工作,扎实办好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一批民心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建强体系,优化“大民生”链条。以数字化改革为撬动,深挖“数字生活”在民生和社会事业工作中的运用,健全数据库,精准把握具体情况,通过“算力”换“人力”,推动民生工作决策从“经验加感觉型”向“数据加事实型”转变。一个不漏兜牢“民生底线”。要依托阳光惠民监管系统,加强数据比对,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回头看”行动,加快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提升精准救助水平。进一步将“低保边缘”家庭、困境儿童纳入医疗补助“直通车”范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结合“精网微格”工程,建立常态化的探访关爱老年人群体机制。普惠均衡做实“基本民生”。积极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精细化、专业化,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专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推动并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量质齐升做优“品质民生”。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市场建设,突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需求导向,与头部养老机构深入合作,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模式。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创新推进数字化“智慧医疗”建设,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三是多方参与,推动“大民生”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要从三个方面推动落实。一要优化“打统战”格局。推动“大民生”落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各级各部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化“打统战”意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针对各项民生政策和实事项目,各牵头单位要主动扛责、靠前服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落实时限;各参与单位既要各司其职,专心做好“自己事”,更要齐心合力,协同办好“大家事”,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建立“回头看”机制。美好愿景不可能一蹴而就,绘就新时代民生幸福答卷必须笃行不怠、久久为功,既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也要多搞“回头看”、常杀“回马枪”,以“钉钉子”的韧劲抓落实。针对《“一老一小”帮扶政策实施方案》《无锡经济开发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等一批民生政策和民心工程的落实推进情况,要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做法,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强化“平时问诊”,确保常治长效。三要畅通“听民声”渠道。固化民情民意传输渠道,在谋划设计的高不高、政策落实的好不好、项目推进的实不实上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构建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服务、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价的工作闭环,聚焦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矛盾集中的问题和“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在“双向奔赴”中推动更高水平的共建共治共享,在高质量发展中用心用情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回答网友提问:

问题一:无锡经开区作为一个年轻的板块,是无锡“一城双核”中的“创新核”,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出不仅要宜业,而且要宜居。困难群众的宜居更是城市温情的底色,经开区有哪些社会救助方面的创新?

答:经开区在民生保障上,坚持兜底普惠并行,创新建立“低保边缘”群体救助制度,着力提升“低保边缘”群体救助水平。

现实需求上,经开区下辖的两个街道失地农民较多,特别是两个保障房小区困难群众聚集,他们收入较低,自我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且游离于现有各类专项救助之外。设计和完善“低保边缘”群体救助机制,缓解这部分人群的生存压力,守护他们的生存底线,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创新建立“低保边缘”群体救助制度,是经开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探索,也是对社会救助内涵的深入诠释。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分层分类,提质增效。根据困难原因、困难类型、困难程度等因素,将“低保边缘”群体划分为普通型对象和特困型对象。通过分层分类综合救助政策,实现了生活、医疗、教育一体化综合帮扶。

二是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对12种慢性病(重症)患者、门诊特殊病种患者分别按低保标准20%、30%发放生活救助金,并分三年每年递增5%。依托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低保边缘家庭医疗费个人支出,实行无起付、无押金,分病种给予80%、100%的直通救助,有效实现了救助关口前移。对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中在读大学(大专)、高中(中专)的学生,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的助学金,并分三年每年递增6%,实现了教育救助与慈善助学的有效衔接。通过系列政策举措,打好综合救助“组合拳”,精心疏通救助“绿色通道”,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切实改善“低保边缘”群体生活质量。

三是购买服务,提高效能。为确保“低保边缘”群体帮扶政策落地见效,通过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和主动摸排,切实增强了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提高了社会救助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突出目标意识和系统思维,通过购买服务开展第三方入户抽查和探访关爱,实现区、街道两级联动,靶向监管,推动解决重点疑难问题、特殊个案问题。

问题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经开区作为高端人才集聚区,如何探索出一套具有时代特征、经开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让足彩胜负14场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生活?

答: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约3.5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约17.3%,总体呈现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叠加的趋势。基于这样的现状,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持续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

一是加快政策研发练好“内功”。2022年至今,先后下发了《无锡经济开发区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无锡经济开发区老年人助餐补贴工作细则》《无锡经济开发区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办法》《足彩胜负14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养老服务补贴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足彩胜负14场健全完善困难群众常态化探访关爱机制的通知》等10余项政策文件,目前,高龄老年人尊老金标准(经开区标准:80-89周岁60元/月,90-99周岁120元/月,100岁及以上500元/月)、居家养老服务运营补贴标准(补贴力度全市最大,1A-5A级,每年给予运营补贴2-7万元,新办机构尚未评级的,初始运营当年给予扶持补贴1万元)、老年人助餐补贴标准(新标准覆盖面和补贴力度全市最大,百岁老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人每餐补贴10元,低保老年人8元,低保边缘老年人、领取生活补贴的非低保重度残疾老年人6元,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4元,60周岁以上其他老年人2元)均位居全市前列。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3年出台新政策,从经济困难老年人拓展到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及困难高龄退役军人等)、居家养老援助服务(从80周岁及以上扩面至75周岁及以上)也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全市率先扩面。

二是优化基础设施强壮“筋骨”。目前全区拥有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5家、日间照料中心2家;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2家、社区助餐点25家。近年来,社会事业局重点抓好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一是加强等级评定。目前完成等级评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9家,1家5A(太湖梁南)、4家4A(华庄里桥、华新、周潭;太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家3A、7家2A,等级化占比82.86%,提前达到“十四五”末80%的市级评级要求。2022年,华庄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华庄街道禾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太湖街道大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完成改造升级。二是坚持“以评促建”。对新成立机构“扶上马”,在运营第一年适当给予运营补贴,助力早日达标;对已评级机构“回头看”,建立与等级评定、运营情况相挂钩的“以奖代补”模式,持续激发“升级”动力。通过强化运营补贴评估和发放,推动街道优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目前全区社会化运营率超85%,全市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