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忠】颐养金仓 和美幸福 ——太仓“县域养老”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9-22 ???? 来源:太仓市民政局 ?


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好,欢迎来到“基层民政大家谈云课堂”,我是太仓市民政局张跃忠,首先,非常感谢省厅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分享太仓在探索县域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发展思路。

太仓东濒长江、南邻上海,是“富裕型”中国长寿之乡。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3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0.6%,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22.4%。经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市老年人口将保持在30%以上。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太仓始终坚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从兜底、基本、普惠向品质多元发展,建立了“城乡一体、普惠均等、便利可及、优质共享”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幸福养老”不断增添“幸福太仓”的和美底色。

2019年,民政部编写出版了《县域养老:太仓养老服务透视》一书;2020年,我市养老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通报表彰;2021年,我市荣获中国康养百佳县榜首;2022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2023年,我市入选江苏省首批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 

一、城乡一体、普惠均等,探索“县域养老”太仓路径

(一)“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建立

我市聚焦老年人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服务需求,持续丰富居家、社区、机构多元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边界,形成了“身边、桌边、床边、周边、手边”的“五边形”15分钟养老服务圈。

1.丰富家庭养老内容品质

一是拓宽居家养老内涵边界。围绕老年人需求,推动居家上门服务从“六助”基础服务逐步到“七助”,再到“十助”服务。全面提供上门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学等服务,不断增强“助医”“助浴”等特色服务,年服务时长达100多万小时,同时不断拓宽对象,我市户籍内,高龄、经济困难等特殊老年人均纳入居家养老政府援助补助范围,最低服务时长4小时/月,最高服务时长48小时/月,当前月服务老人约3万人。二是实施适老化“三千工程”。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聚焦高龄空巢、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按照省、苏州统一部署,加快推进1000户适老化改造、1000户智能烟感项目,创新“党建联盟”,联合水务集团,推出“1000户老年人家庭智能水表项目”,通过“颐养金仓智慧关爱”小程序,实现高龄独居老年人居家一键报警和紧急预警功能。目前,累计开展适老化改造3000多户,完成智能烟感、智能水表安装2500户。三是提高家庭养老照护能力。我市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创新工作,已建立家庭养老床位10张,累计30余张;开展家庭照护“家能”行动,举办了首期3场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覆盖家庭100余户,有力提升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能力。

2.打造“1+N社区养老生活圈”

我市连续十多年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实事工程。一是社区养老和助餐设施实现全覆盖。推动在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基础上,因地制宜在自然村、老年人聚集小区建设日间照料站、助餐点,推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助餐点)村(社区)覆盖率超120%,位列苏州第一。聚焦城乡老年人助餐、用餐、送餐服务需求,已建立配送餐中心5家,综合助餐点23多家,助餐点133家,初步形成“1+N+X”助餐服务体系,全市居家上门助餐、社区助餐日服务人数1千余人次。二是创新建设认知症友好社区。2021年以来,积极对接上海专业资源,探索形成了认知症“科普教育、早期筛查、个案干预、家庭支持、平台建设”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目前,累计培育100名“认知症友好使者”,1000名“认知症好朋友”,建立15家“认知症友好机构”,招募20家“太仓市老年认知症护联体”单位,打造了4家示范性认知症友好社区。今年以来,已完成认知症风险筛查1300多人,已经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00多场。三是盘活配套用房打造社区养老生活圈。联合住建、资源规划、行政审批等部门,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实施住宅区配套养老用房“标准化营造”行动,精准解决社区配套养老用房建设、交付、运营全过程管理难题。为全市300多家社区配套养老用房统一挂牌“颐养金仓·银发驿站”,聚焦老年人15生活圈,提供“小修小补”“一餐一早”等老年人便民消费服务。

3.构建三级机构康养格局

我市连续15年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在全省率先推动乡镇养老机构新建和提档升级,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11家养老机构,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公建民营比例达100%。2022年以来,成功启动金仓湖康养中心、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2大康养项目,将新增床位约1200张。初步形成了市级集中供养、区镇普惠康养、中高端品质颐养的多层次养老机构发展格局。

(二)多层次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1.明确规划引领和资金保障。先后出台多个《五年发展规划》,创新制定《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文件,明确城乡养老服务规划、建设、运营、监管、奖补、人员配置、制度标准和品牌建设“八个统一”发展机制,率先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镇两级财政各半配套的资金投入政策。

2.完善“1+2+3+N”标准体系。在省内率先出台了《养老服务工作标准》《养老服务考评办法》,形成城乡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体系。逐步建立起1份清单(《太仓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清单》)、2项规划(养老服务发展五年专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3个标准(太仓市养老服务工作标准、太仓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太仓市养老服务考评标准)、N个意见方案的“1+2+3+N”政策体系。

3.搭建“三奖励三补贴”政策。一是持续完善养老人才组织扶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养老从业者,提供最高1600元/月的特岗补贴、最高3000元的持证奖励、最高6万元/人的入职奖励;为民建养老机构提供最高2.5万元/床的建设补贴、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最高15万元/年的运营补贴、养老组织企业提供最高10万元的连锁化运营奖励。二是全省首创“养老护理员节”。连续七年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累计培育200多名老年社工、1500多名养老护理员,为做强县域养老服务提供专业支撑。

(三)多元关爱专业供给稳步增强

1.社会化改革更加深入。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养老行业协会、养老服务组织公益园,培育引入30多家养老组织企业,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社会化率达99%以上。

2.多元供给不断拓展。2021年以来,抓牢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改革契机,全面实施“机构升星达标”“社区星级示范”“家庭床位建设”“市场品牌提质增能”等十大改革行动,持续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专业品质。目前,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日服务超2万人。

3.关爱保障更加多元。围绕城乡高龄困难老年人需求短板,积极推广互助养老,实施“银翎伙伴计划”,打造“银龄餐桌”161家,成立互助小组500多个。依托居家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社工站等阵地,积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上门心理关爱、家庭访谈、合法权益维护等关爱服务。

(四)“主动参与老有所为”机制更加友好

1.加快发展老年教育阵地。积极弘扬传承“娄东文化”,2019年以来,投资1.3亿元,新建了1家市级老年大学和6家镇级老年大学,村居老年学校全覆盖,三级老年学校培训学员4万多人。

2.探索老年生涯发展体系。在全省率先创新建成“太仓市老年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累计开展生涯发展课程200多节,老年教育逐渐从“娱乐教育”向“赋能发展”转型。探索开发农村老年公益性岗位,推动农村超出劳动年龄段的人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3.实施“智享时代”关爱行动。联合文明办、公安、卫健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智享时代”老年人智能设备培训,探索编写了《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手册》,依托各类养老服务场所,累计开展智能设备培训500多场,覆盖老年人群8万多人次。

(五)银发消费产业发展模式初显特色

1.市场化品质供给持续增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颐养金仓”县域养老品牌的商标注册,创新开发“爱爸妈优选”购物小程序,打造“99孝老购物节”,养老服务数币消费场景覆盖率达到100%。启动金仓湖康养中心、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2个项目。

2.行业自治自我发展持续提升。依托养老行业协会,积极构建“养老行业信用评价指标”,积极开展行业沙龙、交流会、参访学习,初步形成了具有太仓特色的基本养老服务事业、产业、行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聚焦需求、贴近生活,探索基本养老高质量发展太仓之道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我市1985年进入老龄社会,1985年全市户籍内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10%,已经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2003年,全国老龄化率才达到10%)。2005年底,全市户籍内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21.1%,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16年,户籍内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30.56%,我市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3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0.6%,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1.重度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我市老年人口基数大,预期寿命长。经测算,“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稳步增长,年均增加约3500人,“十四五”末,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预计达到17.36万人,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97%,将保持在30%以上。

2.不均衡差异态势更加突出。区镇老龄化率差异大,2个镇户籍人口老龄化率超过40%,3个镇户籍人口老龄化率超过30%,城区街道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低于15%。户籍与非户籍老龄化率差异大,根据公安部门统计,2022年底户籍老龄化率31.03%,常住人口老龄化率22.4%。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城乡之间人口老龄化差异性将进一步拉大。

3.高龄空巢化比例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户籍老年人口2.94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8.03%,高于苏州1.49%。城市老人空巢、农村老人留守、独生子女赡养负担重等问题相互交织,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现象将进一步凸显。

(二)老年人服务需求新变化

我市从2013年全面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0年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十九大以来,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化”“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相继提出,老年人的老龄和养老服务需求、社会参与方式呈现出更加“积极、独立、参与、健康”的新变化。

1.从“院内照料”向“原居安老”转变。随着老年人家庭结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养老服务逐步从“9064”向“9361”转变:一方面,老年人家庭养老需求不断增强,农村老年人居家探访、精神关爱,城市老年人家政助餐、居家照护等刚性需求激增。另一方面,老年人养老需求逐步从机构内的“基础照料”,向居家社区的“品质康养、多元参与”转变,医养康养、文化旅游、金融消费、职业发展等多层次需求不断增长。

2.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有了健康,高龄不是问题,没有健康,低龄也是问题”,过去老年人足彩胜负14场是被动医疗,把全部健康希望寄托在医院、医生、医药上。随着健康老龄化理念不断深入,高龄化持续增长,我市老年人对于健康管理、保健康复、慢性病防治等主动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社区理疗、健康饮食、陪医诊疗等健康服务占比不断提升。

3.从“被服务”向“老有所为”转变。随着积极老龄化理念不断深入,低龄活力老年人主动参与养老服务、社会治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再就业”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我市依托老年人协会,推动全市建成了400多个互助小组,通过“低龄助高龄”“结对关爱”方式,调动了1000多名低龄活力老年人,为全市近5000多名高龄活力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老年大学中,老年人职业规划、智能设备使用等发展性、赋能型课程的参与率不断提升。

4.从“福利事业”到“养老产业”转变。基本养老服务是保基本、兜底线的服务,随着养老服务的内容不断拓宽,已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涉及医疗、教育、文化、旅游、金融等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必然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市场产业的专业供给。

四、乐颐乐为、活力活达,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太仓样本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一个中心、两个标杆、七大任务”,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县域养老现代化“两个标杆”,做好“老年关爱、普惠养老、品质供给、多元治理、人才升级、产业发展、安全运营”7项工作,让全市老年群体人人享有“便利可及、优质共享”的县域养老服务。

(一)优化基本养老总体布局

1.聚焦“兜好底”,完善高龄困难群体关爱体系。始终聚焦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需求。一是提升“原居养老”能力。落实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补助服务,推动适老化改造、家庭床位建设和居家上门服务相结合,通过硬件改造、配置智能设备,为高龄、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监测、环境适老、夜间照护、远程呼叫等关爱照护服务。二是夯实“四方关爱”模式。发挥好区镇、村社区、近邻亲属(志愿者)、居家社区养老组织“四方力量”,持续做好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关爱照料、健康管理、精神关爱等服务;推广互助养老模式,推动“互助小组”覆盖率达75%以上。三是创新“数智关爱”巡访。严格贯彻高质量考核要求,落实重点空巢老年人每周两次上门巡访制度,创新智能关爱系统和小程序,为高龄、空巢、独居老年家庭安装“智能烟感”“智能水表”等设备,实现紧急支援、智能预警响应。

2.聚焦“同享有”,夯实基本养老政策标准体系。聚焦“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一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标准+清单+监测”机制,制订《县域基本养老服务标准》,并推动升级为地方标准。二是探索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制度。推动老年人能力评估与健康体检、“长护险”评估相整合,建设标准化老年人能力评估室50个,实现老年人“一次评估、结果互认、按需使用”。三是探索基本养老动态梯度补贴机制。以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身体照护等级以及高龄等情况,建立梯度化的养老服务补贴机制。制定《经济困难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标准》,提高支付能力。

3.聚焦“品质优”,丰富市场多元供给能力。一是增强家庭养老能力。持续拓宽家庭适老化改造覆盖面,加快实施智能水表、智能烟感等数字关爱项目,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陪医诊疗、上门助浴等特需化服务。探索居家养老补贴从“专项服务”转向“虚拟货币”,让老年人自主选择家庭服务和产品。二是提升社区照护能力。推动社区养老星级评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五星级”“示范型”社区养老机构,积极构建“1+N+X”多层次助餐体系。探索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建立认知症“科普教育、早期筛查、个案干预、家庭支持、平台建设”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今年重点打造4家示范性认知症友好社区,做好试点工作开展与推广。三是提升机构养老专业能力。加快建设金仓湖康养中心、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2大康养项目,实施“智慧养老机构建设行动”,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数字化监测、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运营。构建“公办机构兜底保障、区域性机构普惠托养、中高端机构多元康养”多层次格局。

(二)创新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1.创新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探索出台《加快推动“县域养老”事业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理念、体系、要素、模式、业态、环境六方面发展政策,推动建立我市养老产业发展资金。

2.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生物医药、康复辅具、中高端康养等产业模式;探索开发3—5条适宜老年群体的田园游、古镇游、文化游精品康养路线,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消费产品。做强“颐养金仓”养老品牌,实施“十个一”品牌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一批“颐养金仓优选店”,搭建线上线下养老消费阵地,做大做强“爱爸妈孝老购物节”。

3.创新人才队伍培育激励方式。做强“校地企”联合培养方式,依托“上海智库养老太仓研究院”“太仓养老学堂”,持续加强与“长三角”相关高校、优秀企业组织合作,探索在我市相关大中专学校设置养老管理护理专业,常态化开展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老年社工培训、养老组织机构负责人专项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训。强化“医康娱养”复合技能培训,探索为有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为取得中级职业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开展专业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安宁疗护等复合技能培训,满足多样化、差异化服务需求。

(三)探索现代化老龄社会治理路径

1.实施老龄社会治理提升行动。老龄社会治理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建立“引领--赋能--参与--服务”机制,实现“服务养老工作--服务基层治理--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服务产业发展”四项目标,建立国情教育、政策倡导、场景建设、人力开发、文化营造五项政策体系,构建老龄友好社会和幸福生活共同体。

2.开展“老有所学”老年教育提升行动。加快三级老年大学(学校)建设,开设隔代教育课程,探索“课程学业证书+技能等级证书+银翎服务荣誉奖章”发展模式,实现老年教育从“娱乐教育”到“赋能发展”转型。

3.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推动成立老年家政协会和老年志愿者协会,建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平台。试点培育100名“养老顾问”,发掘一批“银龄互助”乡贤队伍,开发一批农村老年公益性岗位,激励老年人再就业。

4.养老数字社会建设行动。举办跨越“数字鸿沟”千场老年智能培训,打造数字养老“总入口”,实现老年人各类数据跨部门共享,惠老政策“一键查询、智能提醒、一键预约”。

直播间有网友提问,下面我来解答一下:

问1:您刚才提到,太仓市率先探索老年人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目前做了哪些工作?

答1:我市从2020年开始探索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2023年全面启动认知症友好示范社区试点,围绕老年认知症“科普宣教、风险评测、照护干预、督导支持、氛围营造”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打造一批示范站点、建设10家友好机构、培训100友好使者、开展1000场次宣讲、1200人次筛查、认证1000名“认知症好朋友”的“六个一项目”。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完善试点方案,加大资金管理保障。印发《太仓市老年认知症友好示范社区试点方案》,从广泛开展科普宣教、实施风险评测、搭建干预支持体系、构建工作机制4方面提出了13项试点任务。明确市民政、卫健联合推动,各区镇统筹协调,村居牵头负责、养老组织具体落实的试点工作机制。联合慈善总会,募集认知症好友社区试点慈善资金90万元。

二是培育两支队伍,搭建“四位一体”服务模式。民政局参与认知症好友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发挥日间照料、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等阵地,在风险筛查、非药物干预、家庭照护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市今年试点工作重点在4个村社区开展,已完成100名“认知症友好使者”的培训考核,累计招募了1000名“认知症好朋友”。同时,完成15家“认知症友好机构”认证授权,2家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完成认知症友好站点改造,我市已初步形成“四位一体”的老年认知症干预服务网络体系。

三是突出早期筛查,增强家庭照护支持能力。我市认知症友好社区试点聚焦“家庭支持”,突出“早发现、早干预”,联合市级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四个试点社区累计完成1302人次风险筛查,310人高度怀疑患有早期认知症,占比23.8%。结合老人身体状况、家属意愿,精确筛选25名个案对象。创新成立“太仓市老年人认知照护家庭支持中心”,依托“认知症好友使者”,积极开展认知障碍老人家庭照护支持小组活动和专业喘息服务。

问2:太仓作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是如何聚焦农村老年人面广量大的服务需求,有效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

答1: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推动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痛点和难点都在于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供给不精准的问题。我市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

一是实施农村养老四大提升行动。出台了《太仓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农村养老“设施提升、人才增能、数智治理、业态升级”4大行动。一年来,我市加快普惠性农村养老阵地建设,新建成1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5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升级改造1个乡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市6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72个村建成日间照料中心(站)119家,覆盖率达到165%。农村养老服务覆盖更加精准,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二是加快农村数智适老化建设。2022年以来,按照苏州民政统一部署,累计为1000户农村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为1500户农村高龄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家庭安装了智能水表、智能烟感、智能床垫等设备,创新开发老年人数字关爱系统、小程序,实现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居家安全数字监测、突发预警、紧急支援等功能。

三是积极构建“银龄互助”服务阵地。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建成6家“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有效连接“村委会、村民小组长、基层协会、社会组织、老年志愿者”“五方力量”,推动建立农村“互助小组”300多个,覆盖人群5000多人,较好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养老需求和基层养老供应紧缺的矛盾。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