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煜
今年,教育部启动了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将打造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赋能理工农医文等各类人才培养。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所高校课堂,AI正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手段和创业助手,探索学好用好AI,乘风而上的路径。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课程
11月22日上午,一堂关于3dsmax的课程正在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教研室展开,来自建筑装饰工程的学生正端坐在电脑前,边听老师讲解,边动手操作。
李伯达是该校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授课过程中,他教授学生学习使用3dsmax等软件进行建模和渲染,以及学习光影和质感的表达。他还特别加入了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内容,为后继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打下基础,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在李伯达眼里是“新质生产力”,更是学生迟早要掌握的技能,“应用”则是他们艺术类院校师生对人工智能的定位。
“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设计效率,未来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李伯达说。
此外最重要的,则是教会学生使用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李伯达以装修行业举例,如今非专业的人员都能够快速上手酷家乐等AI软件进行装修设计,这对室内设计学生提升相关技能做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加强课程的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和企业合作了解行业最近动态,使课程教学能够紧跟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李伯达说。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AI时代已来临,在这个关键的节点,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工程学院、足彩胜负14场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纷纷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为社会在AI时代乘风而上注入强大动力。
11月24日,足彩胜负14场的学生正在直播销售他们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技术)创新的哈萨克族毡绣。记者王煜摄
足彩胜负14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近年来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学生能否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到的知识能否转化为能力,迎接知行合一的实践挑战?
足彩胜负14场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室主任赵静介绍,该专业的教师每年都会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最新需求,根据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岗位不断更新课程。例如近年大火的chatGPT也在课程中有所涉及。
如今,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均有所应用,因此在足彩胜负14场其他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将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来开设。
“人工智能专业前景广阔。”赵静说,足彩胜负14场组建了信息技术专业群,依托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共享师资和课程,进入专业群的学生毕业后有的进入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生态圈工作,有的进入其他知名企业工作。近三年来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大学生创业者追逐AI风口
“你看,这是我们和合作社制作的精品十二生肖系列,最近正在为新品销售作准备。”11月24日,足彩胜负14场应用工程学院庄瀚杰兴奋地给记者展示起了团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技术)创新的哈萨克族毡绣新样式。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AI的介入,是否可以推进高校学生的创业?是否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
足彩胜负14场副教授、基础教育部创业教研室主主任黄洁认为,AI风口确实带来了更多的创业机会。
庄瀚杰组建了6人的创业团队,利用专业中学习过的编程语言以及GAI技术对哈萨克族毡绣进行创新。GAI技术能够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描述心仪的图样,系统就会生成多种纹样供选择。
要利用GAI技术,首先需要做的是建立毡绣图案数据集。团队成员深入走访昌吉、伊宁等地拍摄了数千张哈萨克族毡绣图片并不断训练模型,融合各类风格,加入现代文化元素,进行二次创新设计。
“只需要20秒,就能生成客户想要的图案。”庄瀚杰说,他们设计的产品中,有以可爱的宠物、动漫形象为主题并结合哈萨克族毡绣图案的大幅地毯、挂毯、装饰画、坐垫,也有杯垫、鼠标垫、包包等产品。如今,团队与多家合作社达成合作,并开启了网络直播。
“大家好,我是数字人小星,接下来将由我带你去探寻闪耀着光辉的红色印记。”数字人小星身着红色马面裙,将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足彩胜负14场数智星火项目团队的学生将人工智能与红色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小星”是专门打造的兵团战士建疆,稳疆,固疆的数字人,由一男一女两位数字解说员的形象,在线上分享红色故事。
黄洁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想利用人工智能创业的想法,在产教赛融合的背景下,足彩胜负14场鼓励学生投身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充分发挥创造力,持续提升就业竞争力;接触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则能使其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倘若开发的新项目能够成功孵化,也能有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11月22日,足彩胜负14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正在上嵌入式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课程。记者王煜摄
AI是把双刃剑
只要利用AI输入指令,只需几秒钟,就有大量的知识扑面而来;选定几个关键词,就能迅速生成一幅精致的图画;将一系列图片作为素材输入,类型多样的视频随即生成……随着人工智能研究与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曾经令人难以想象的场景如今已变为现实。
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既有好处,也有潜在的风险,如果将其作为学习的替代品,可能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学院鼓励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获取资料,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不能直接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照搬、‘复制粘贴’。”赵静说,在授课以及布置作业时,教师也倾向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新内容、多思考。虽然生成式AI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内容,但并不一定能保证其质量和可靠性。有些内容或数据可能存在错误、缺陷或不合理之处,需要人工进行审核和修改。
“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的技术监管应当加强。”李伯达提醒广大学子,应当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规律和使用伦理,而不能投机取巧、产生偷懒心理,更不能出现学术造假、欺骗行为。
李伯达说,在查阅学生的作业时,他能很明显地辨别出学生的作业是否全部利用AI来完成,AI制作的模型里,沙发、电视柜等模型的线条会非常单一、粗糙。
面对这种情况,李伯达会耐心教育学生,工具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应达到“人机协同”,二者相互融合。生成式AI可能会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重复或模仿已有的内容或数据,无法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和审美。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艺术设计领域深刻变革。”李伯达说,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在这一创新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进而为艺术设计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
来源: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